首页
中医古籍善本
中医医案
中医针灸
中医经典
中医相关资料
登录
搜索
医话
分类
伤寒
金匮
温病
四诊
医经
本草
方药
医案
医话
针灸
推拿
养生
内科
外科
女科
五官
杂病
幼科
男科
其他
朝代
全部
夏
商
周
秦
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辽
金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不详
子类
全部
标签
排序
更新时间
人气排行
精华
热评榜单
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为清初名医喻昌所著,全书共分六卷,卷一阐述四诊、《内经》及仲景学说法律,卷二至卷六分中寒六、中风门、热湿暑三气门、伤燥门、疟证门、痢疾门、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门、黄瘅门及痈肺痿门论述,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机及证治,再出法律,最后附方。法是讨论辨证施治的原则和灵活性,律是指出医疗差错的原因和医生所负的罪责。
清 · (清)喻昌
28
医学读书记
《医学读书记》是清代康雍年间著名医家尤怡(尤在泾)所著。正文共辑有3卷,续记辑有1卷,另列静香楼医案共31条。本著作是尤怡读书证治的心得笔记、札记,前后共分86个小段,内容涉及中医辨证基础、疾病诊断、八纲辨证、诸般治法、诸家方药、内外妇儿科病证,并有针法、灸疗和五运六气方面及历代医籍之析疑解惑和临床角度的评述、临床用药的勘误、剂量的调整和验案,内容丰富、精辟、独到、切要,涉及范围甚为广泛,所以文献价值很高。
清 · (清)尤怡
22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清代陈念祖撰。全书为三字一句的歌诀,主要根据《内经》等重要经典医籍所述,吸收各医家重要论述并结合个人体会附以小注写成。内容包括医学源流,内、妇、儿科常见病之证治,常用方剂,阴阳,脏腑,经络,运气及四诊等。是陈氏为初学者便于记诵,便于识途而作。全书从源到流,对历代名家名著的学术特点及临证诊治纲要,作了高度概括。其中也不乏新鲜论点,如以“存津液”为伤寒全书之宗旨即为本书提出。
清 · (清)陳念祖
27
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清·程国彭撰,5卷,成书于1732年。全书基本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大部分内容。卷一为总论,阐述八纲辨证等内容;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各科杂病证治。此书内容丰富,切于实用,作者又善于归纳总结,提要钩玄,故全书条理清晰,纲目分明。更兼语言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故流传极广,影响极大,颇益于初学。
清 · (清)程國彭
22
医学一见能
《医学一见能》,医学著作,四卷,成书于1873年。四川名医唐宗海(容川)为了便于初学医子弟和不知医者而编著的。首先列出生理上脏腑、经络的体和用,以及四诊概要,而后归纳了许多证治,提纲挈领,辨证简要,用药平正,使读者记诵、思维,易于掌握辨证施治的大法,不致茫无所措。已故上海名医秦伯未喜得此书,评为辞简理周,有裨实用,加以批校,补其不足。于一九二四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影响颇广。一九三四年又得此书的蜀刻本,续为核校印行。解放后,于一九五五年又印行,以应读者要求。
清 · (清)唐宗海撰
24
医学源流论
《医学源流论》是清代徐大椿编撰的医学论文集。共收集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
清 · (清)徐大椿
23
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为综合性医书,十六卷,清·张璐撰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此书前十二卷论病,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分门分证。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祖方一卷,专论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功能与治疗之证。另三卷为专方,以病证分门集方,并有方解。
清 · (清)張璐
62
1
2
3
/ 3 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男科
杂病
方药
温病
外科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