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古籍善本
中医医案
中医针灸
中医经典
中医相关资料
登录
搜索
伤寒
分类
伤寒
金匮
温病
四诊
医经
本草
方药
医案
医话
针灸
推拿
养生
内科
外科
女科
五官
杂病
幼科
男科
其他
朝代
全部
夏
商
周
秦
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辽
金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不详
子类
全部
标签
排序
更新时间
人气排行
精华
热评榜单
金镜内台方议
《金镜内台方议》,伤寒著作,12卷。明代许宏(宗道)撰,成书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许氏将《伤寒论》113方归为汤、散、丸3类予以注释。其体例,首主证,次方药,次汤议,次汤法,次汤戒,又次议主药之应用,列述《伤寒论》有关此汤证条文,及服汤后、疑问等项。书后附药性品制、用药加减法、论分两诸篇。书中详述每方之主病主证、辨证原则、用药方法及其主药之性味功效、配伍、服汤禁忌、服后变化等;列出有关本方之条文,便于查阅参考;并采用问答形式进一步说明该方功用、主治。
明 · (明)許宏
46
伤寒六书
《伤寒六书》,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6卷。明代陶华(节庵)撰,成书于明正统十年(1445)。本书为陶氏所撰6种伤寒著作之合订本,包括《伤寒琐言》、《伤寒家秘的本》、《伤寒杀车槌法》、《伤寒一提金》、《伤寒截江网》、《伤寒明理续论》等六书。书中对《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从证候归类、病证专论、六经传变、阴阳表里虚实等方面加以阐述,另对《伤寒论》诊脉法、用药法亦有专论。其于伤寒病证治法多宗张仲景,但亦汲取后世温热病证治的方法,而受朱肱《南阳活人书》的影响较大。但其6种著作,内容颇多重复,对某些伤寒证候之辨证尚欠清晰,所选方药或有杂乱之弊。
明 · (明)王好古
63
伤寒论条辨
《伤寒论条辨》为方氏研究《伤寒论》呕心之作。方氏指出仲景之书兼论伤寒杂病,六经应统伤寒杂病,而伤寒不能统六经,删去王叔和所撰之伤寒序例,将“辨脉法”、“平脉法”移至卷末,重编仲景原文,考订字句,详予注释。
明 · (明)方有執
55
张卿子伤寒论
《张卿子伤寒论》,明末清初医家张遂辰撰。张遂辰,字卿子,号相期、西农老人,钱塘人。书成於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全书凡七卷。卷一论辨脉法、平脉法;卷二述伤寒例,辨痉湿暍脉证及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四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下;卷五为辨阳明病、少阳病脉证并治;卷六为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脉证并治;卷七为辨霍乱病、阴阳易、瘥後劳复病脉证并治及可与不可汗、吐、下病脉证并治。
明 · (清)張遂辰
58
1
2
/ 2 页
下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医案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